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蘇州人不吃鯉魚為哪班?

先說文化方面的原因。在蘇州滄浪區志“食俗·魚饌”一節中有這樣一段文字:“蘇州人一般不吃鯉魚,因為傳說鯉魚會跳龍門,跳過龍門,鯉魚就會變龍。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生日這天,有放生會,信佛者放生也以鯉魚為多,因為鯉魚多子,放一尾,可以抵幾尾、幾十尾。”大家知道蘇州是有名的狀元之鄉,明清時期就出了34名之多,至於等而下之的讀書人就更是人數眾多了。而鯉魚跳龍門象徵的就是中舉、升官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書包翻身、飛黃騰達之事。所以家裏凡有讀書人的,一般都是不作興吃鯉魚的。此外,道家認為鯉魚能成龍,身上有36片鱗,每片鱗上有個黑點,說明鯉魚是崇拜太陽的,故稱為“赤鯉公”,吃了就要遭到天譴。《漢?6?4劉向?6?4列仙傳?6?4卷上》也有琴高乘鯉登仙故事。鯉魚與神仙之事聯繫起來,鯉魚就成了有仙氣的靈物了,自然相信仙道一路的人也不會去吃它的。
    再說地理環境方面的原因。蘇州是著名的魚米之鄉,枕太湖、依長江,腳下河網密佈,水產品的豐富程度可想而知。普通的四大家養魚種“青草?鰱”一個不缺,更有塘鯉魚、鱖魚、鰣魚、白魚、鰻魚、銀魚、?魚、河豚、刀魚、鱸魚、洄魚等鮮美特色魚種豐富著四時餐桌。其中,“?肺(魚)湯”與皇帝聯繫在一起了、“純鱸之思”讓蓴菜鱸魚和歸隱掛上了鉤、再來一個凶巴巴的拼死吃河豚,蘇州人的餐桌上可謂千年佳話連篇。實在是有太多的選擇、太多的變化來滿足味蕾的享受了。區區鯉魚一個品種也就變得有之不多、缺之不少了。
         此外,蘇州人也不是不善於燒制鯉魚的。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,廚師用鯉魚出骨,在魚肉上刻花紋,加調味稍醃後,拖上蛋黃糊,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,澆 上熬熱的糖醋鹵汁,形狀似鼠,外脆裏嫩,酸甜可口,乾隆皇帝吃後很滿意。其後,經營者又用鱖魚製作,故稱“松鼠鱖魚”,不久此菜便流傳江南各地。清代《調鼎集》記載:“松鼠魚,取(魚季)魚肚皮,去骨,拖蛋黃,炸黃,炸成松鼠式,油、醬燒”。如今“松鼠鱖魚”早已聞名中外,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菜肴之一。也許正因為善於吃魚的蘇州人的這種有意無意的忽略,才成就了開封的“黃河鯉魚”、 杭州的“西湖醋魚”的偌大名聲。試想要是當年蘇州的那個烹飪大師不將原料由鯉魚改為鱖魚,那麼恐怕“松鼠鯉魚”菜的名氣也不會在“黃河鯉魚”、“西湖醋魚”之下吧。
(本文已被流覽 2116 次)
返回列表